本文转自:温州日报
温州开放大学推出“学分银行”机制
“兑”出老年教育新活力
本报记者 吴笑鸣
“1500积分给老伴换了血压计,下个目标就是养生壶啦!”近日,李老伯体验了一把“学分银行”兑换服务,学习劲头更足了。这份获得感来自温州开放大学(温州老年大学)推出的终身教育积分体系——学员们通过课程学习、志愿服务等活动积累学分,进而兑换礼品、课程以及代办服务,以“学习—积累—受益”良性循环,激发银龄群体学习热情。
激励机制让学习成果“变现”
在数字化时代,如何激励老年人持续学习、适应智能生活,成为了老年教育的重要课题。为此,温州开放大学(温州老年大学)推出适用于老年教育的“学分银行”积分兑换规则,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“终身学习 温开有礼”学习品牌激励机制。
“学分银行”的核心在于“存学并行”。比如,学员在“华龄大学堂”线上平台或线下课堂每学习1分钟即可获得1个积分,参加志愿者活动每满10分钟也可获得1个积分,积分有效期为5年。学员们不仅能在“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”平台上兑换定制保温杯、充电宝等实用礼品,还能直接抵扣课程学费,最高可享受全额免学费的优惠。学员陈女士表示,以前学习是为了兴趣,现在还能赚积分换礼物,学习成果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获。
“考虑到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可能存在的困难,我们还在鹿城农商银行网点设立了12个线下积分兑换指导站,由专人一对一帮助老人完成兑换。”温州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许翯翯说,“学分银行”推出以来,兑换热潮持续升温。去年,温州老年大学学员累计学分突破151万分,截至目前总积分已达7828万分。
优化服务助“惠老”场景拓展
随着机制的成熟,“学分银行”的功能正在不断拓展。今年,温州开放大学协同企业、金融机构等,探索“积分+服务”模式,并与系列惠民政策衔接,让老年人畅享便捷生活。
适老化改造“一件代办”便是其中的新场景。学员只需消耗1000积分即可兑换“适老化改造补贴代办服务”——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办理申购码、产品选购等事宜,让政策红利直达家庭。“刚好想改造一下家里的卫生间,这学习积分帮我们省了不少钱。”学员刘女士说。
据介绍,积分兑换仅是数字技术融入适老生活的其中一环。为让老年群体更好适应智慧化生活,近年来,温州开放大学还将“学分银行”与科普活动结合,联合温州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老年学与老年政策研究中心”的专业力量,开展“智慧助老专项行动”,打造了集体验、学习、实践于一体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“AI换脸熟人借钱、刷单给佣金…… 这些诈骗手段可不再是电视剧里的虚构情节。”近日,在温州电信全球未来康养体验中心,“第二课堂”授课老师结合多起真实案例,向老年学员们深入剖析AI换脸、AI语音诈骗等新型诈骗手法,耐心传授不轻信“低门槛高收益”诱惑、不透露身份信息、不轻易转账、多渠道核实身份等反诈技巧。据悉,这样的“智慧助老”专题培训,今年五、六月份已开展两轮共428场,惠及学员11033人次。
“我们将持续扩大合作网络,引入更多社会资源。”许翯翯表示,“学分银行”将成为连接各类为老服务的纽带,构建起更加开放、多元的老年教育生态圈。
记者手记
“学分”背后的温度与智慧
从兑换礼品到兑换服务,“学分银行”机制跳出传统老年教育的框架,用“学习积分化、积分价值化”的巧思点燃学习热情,又通过适老化服务、反诈培训等延伸场景,搭建起连接教育、政策与生活的桥梁,让银发族的每一次课堂参与、每一回志愿服务都有了实在回响,进一步激发老年人终身学习的热情。
更值得思考的是其背后的深意:当“学分”从一纸记录变成撬动品质生活的支点,老年教育便不再是孤立的课堂,而成为激活银龄活力、融入社会治理的鲜活载体。这种将“老有所学”与“老有所获”紧密相连的创新,既有与时俱进的智慧,又饱含人文关怀的温度,这或许正是破解老年教育吸引力难题的关键所在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