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开一百公里,中国电车花1块2,美国油车要掏66块。这可不是菜市场砍价的小差别,背后藏着能源竞争的大转向。最近美国那边有个动作,取消了清洁能源的税收优惠,电动车的7500美元补贴也没了,连风电、光伏的好处都给停了。有媒体说这是"自己绑住自己的手脚",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?
先看发电这点事儿。现在发电成本就像排队买菜,柴油发电是最前排的贵价菜,一度电1块5到2块2;天然气稍便宜点,6毛;煤电3毛5;而中国的绿电,一度才1毛,差不多是菜市场快收摊的特价菜。
为啥差这么多?十年前建风光电站的钱,现在能建10个,成本降得比手机降价还快。反观美国,取消补贴后,216亿美元的项目说停就停了,像刚起头的工程突然断了电。
制造业里,用绿电的塑料加工、电子组装,成本降了三成还多。美国那边靠天然气发电,产品成本就像被钉死的价格牌,动不了。
AI算力这块更明显,中国训练大模型,电费占比不到15%;美国弗吉尼亚的datacenter,用电量占了整个州的25%,钱包估计疼得厉害。
老百姓过日子也受影响。中国电价稳中有降,家里的购买力慢慢松绑;美国南卡罗来纳州,居民一年的能源账单加起来多了7.7亿,这钱本可以买不少东西。
补贴一取消,2025年底电动车的税收优惠没了,2027年风光电的好处也彻底没了。有人算过,84万清洁能源的工作可能保不住,72%的风电光伏项目可能要黄,这可不是小数字。
他们好像更依赖传统能源,又是开放阿拉斯加采油,又是在墨西哥湾搞30次油气租赁,有点一条道走到黑的意思。
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,马斯克估计也挺纠结。特斯拉短期可能少了竞争对手,但长期来看,比亚迪这些中国品牌靠技术授权就能绕开壁垒,美国市场说不定保不住。
政策一直很连续,风光电装机量占了全球的40%;全产业链都抓在手里,光伏组件全球80%都是的;基建网络也全,充电网络规模全球最大;技术也在不停进步,5分钟快充、电池密度这些,都走在前面。
数据能说明问题,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出去的量里,快一半是新能源,美国才两成;光伏装机量,中国1.08TW,美国200GW,差距摆在那儿。
更巧的是,西部的光伏基地、沿海的风电、沙漠里的光热储能,凑成了"时空互补"的系统,就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。电动车充电还能帮着调峰,白天用不完的绿电存起来,电网更稳了。
中国这边,绿电已经超过火电,有14.5亿千瓦;清洁能源专利有70万项;还跟"一带一路"100多个国家合作搞绿能。
美国那边,油气开采还在加量;涡轮机不够,产能上不去;对电动车还加了100%的关税。
除了中美,其他国家也没闲着。德国在搞风光电转型,韩国盯着氢能,巴西用水光互补,都想在这波能源变化里占个好位置。
人才方面,中国搞可再生能源的有740万人,占了全球近一半。美国核能技术没怎么进步,中国的四代核电站却有了突破。
规则制定上,中国有强制绿电消纳的制度,美国那边碳交易体系还没建起来。
说到底,绿电成本降到1毛一度,可能带来的变化,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。要是美国一直依赖传统能源,到2030年,AI算力的成本可能被中国甩开一大截。
中国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把"光伏电池AI算力"这三角关系巩固好,像宁德时代那样,靠技术授权打破贸易壁垒,再把全球绿电的标准体系建起来。
能源这事儿,不只是谁花钱少,更是谁能走得远。绿电这条路,走得稳才能走得长,你说呢?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