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赵苑旨)近日,“19岁大学生长期低头工作,出现高位截瘫症状”的新闻引发关注。据报道,19岁的阿东(化名)打暑假工时每天低头工作4小时以上,回宿舍后又打游戏、刷短视频2~3小时,直到手脚及颈背部麻木疼痛、双下肢无法动弹、失去感觉,才紧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就医。医生在术中发现,患者颈椎椎管内硬膜外存在巨大凝血块,推测是在长期低头工作等外因作用下,导致椎管内硬膜外异常血管出血压迫脊髓,造成患者出现高位瘫痪症状。
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,颈椎病的好发年龄通常为40~45岁,但近年来临床病例显示,高发年龄已提前至35岁左右。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比如长时间使用电脑、伏案学习、低头玩手机,让颈椎长期承压,生理曲度从正常前曲逐渐变直,甚至反曲。伏案后,颈部出现短暂酸痛属于常见现象,无需过度担忧;但如果持续疼痛,或伴随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、麻木,则需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诊断与治疗。
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强(右)正在手术。受访者供图
王强介绍,单纯因低头引发截瘫、瘫痪或四肢无力的概率较低,出现此类严重症状的患者大多存在其他颈椎问题。颈椎病发病的首要原因是颈椎退变,颈椎有7个椎体,椎体间有椎间盘,长期低头会使椎间盘压力增大,出现退变,弹性变差,进而膨出。椎间盘退变后,椎间隙高度变低,前后方韧带松弛,会引起脖子沉累等症状。此外,部分患者会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合并外伤、先天性椎管狭窄、椎间盘先天发育不良、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等疾病,在相同负荷下,会比其他人更易出现颈椎问题。
王强表示,颈椎病之所以被视为治愈率低、复发率高的“顽症”,根源在于颈椎退变随年龄增长不可逆。临床治疗中,单一节段压迫严重、症状明显(如神经受压迫导致肌肉无力、麻木)的患者,可通过手术根治。但多节段退变且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,仅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,难以让颈椎恢复至健康状态。
王强对呵护颈椎健康给出两点建议,一是让颈椎“歇一歇”,会计、文案工作者等需长期伏案办公的人群,可通过调低座位、调高电脑等方式,使工作中视线平视或微仰视电脑;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次,眺望远处,给颈椎留出放松时间。二是常做护颈椎运动,通过八段锦、颈椎操等针对性锻炼,或打羽毛球、蛙泳、放风筝等活动改善颈椎状况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